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教在明德‖明德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法课建设专题研讨会顺利召开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程深度融合,4月22日中午,德育教研室在306会议室召开“明德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法课课程建设”专题研讨会。会议由教研室主任樊静主持,特邀孔润年教授作专题指导,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会。

会议围绕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实践优化与文化育人路径展开深入研讨,旨在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注入深厚的文化内涵。

孔润年教授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明德文化元素,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明德文化理念,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高度契合性。之后孔教授系统地阐述了“明德文化”的内涵和核心要义。最后他结合自身研究明德文化的经验,鼓励青年教师要立足学科特色,在科研选题上注重创新性与独特性,明确研究方向,循序渐进,形成个人学术风格。

与会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展开热烈讨论。赵效民老师提出,应以德法课为载体,通过梳理中华传统伦理思想、家国情怀典范与当代法治精神的关联,构建“经典涵养+价值引领+实践浸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文化认同中坚定理想信念。

杨帆老师从文化维度与思政维度出发,强调以“仁爱”思想涵养道德自觉,以“法治”传统强化规则意识,引导学生实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价值提升。

会议一致认为,明德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并非简单的内容叠加,而是要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将文化基因深度嵌入课程体系,使德法课兼具学理深度与文化温度,真正达到“以文化人、以德润心”的育人效果。

教研室主任樊静在总结中强调,明德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法课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需要全体教师持续探索与实践。她指出,思政课应兼具历史深度与情感温度,未来教研室将以文化为纽带,在培根铸魂中培养既有文化自信又具备法治素养的时代新人。

此次研讨会为德法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新思路,也为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一条:学在明德‖马克思主义学院耕耘社开展“环保督察进教室”专项行动 助力文明校园建设

下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赴西安培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走访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