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学在明德‖对话优秀学子徐江涛:在思创领域的笃行与深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在信息工程学院,有这样一位优秀学子,他用实际行动践行创新精神,在思创领域书写青春华章。2025年4月2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德法同行社邀请到了思创协会主席徐江涛进行了专题采访,深入探寻他在思创领域的成长与探索。此次活动由德法同行社社长任佳豪组织,白鹤、王星达、张家麒等多位同学参加。

徐江涛身兼数职,在社团管理、赛事组织及创新实践等方面成果显著。在团队管理中,他深知“人尽其才”的重要性。面对团队成员性格与能力的差异,他通过组织各类活动与协作项目,深入观察成员特质。在实际工作中,将善于沟通、表达能力强的成员安排负责外联洽谈、项目汇报;让逻辑思维缜密、专业功底扎实的成员承担数据分析、方案设计工作 。这种精准的岗位适配,不仅让成员在各自岗位上充分发挥优势、收获成就感,更极大提升了团队的整体协作效能,为团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创新思维是思创协会的核心精神,也是徐江涛一直坚守的理念。他认为,创新来源于生活中的点滴观察与思考,解决问题需要突破常规、另辟蹊径。可通过追溯问题根源,在不断尝试与错误中积累经验。在参与一次智能项目时,团队遭遇技术瓶颈,常规方法难以突破。徐江涛带领团队转换视角,从用户实际需求出发重新设计方案,最终成功攻克难题。这次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打破固有认知、勇于创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回顾加入思创协会的历程,徐江涛感慨万千。从大一抱着参与比赛、获取荣誉的初衷加入,到在协会的锻炼中,逐步提升处事能力、管理能力与统筹能力,他的心境也发生了巨大转变。如今大三的他,不仅自身精通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更能凭借丰富经验指导学弟学妹参赛。他鼓励同学们积极投身赛事,大胆试错,同时要平衡好学习与竞赛的关系,实现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提升。

对于创新创业赛事的价值,徐江涛有着深刻见解。他指出,参与赛事的过程,是对综合能力的全方位锻炼。撰写商业计划书和PPT,能有效提升总结归纳、信息检索、数据分析等能力;备赛过程中对时事政策、行业动态的关注,拓宽了视野;而项目策划与执行的经验,更是与未来毕业论文撰写、职业发展紧密相关。这些赛事,为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平台 。

面对多项竞赛备赛的挑战,徐江涛总结出一套高效策略。他发现,创新创业类竞赛虽形式多样,但本质上存在诸多共性。只需依据不同赛事的具体要求,对项目进行针对性调整优化,便能实现“一项目多应用”。同时,备赛过程中积累的技能与经验,可以灵活应用于不同赛事,关键在于抓住重点、合理规划时间,避免因多线作战陷入混乱。

此次专访,徐江涛以自身经历与实践智慧,生动展现了思创领域的魅力与成长路径。他的故事与经验,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更激励着九州网页版青年学子投身思创,在创新中突破自我,在创业中践行使命,让青春在新时代的创新浪潮中绽放绚丽光彩。


上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2024-2025-2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期中教学检查学生座谈会

下一条:我院组织召开2024-2025-2学期《形势与政策》 《劳动教育》课程期中教学检查学生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