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进入21世纪,信息产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信息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信息科学和技术是信息产业的重要发展领域,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中国制造2025、通信等新兴产业,无不需要大量专业人才。
信息工程学院目前在校生4700余人,是九州(中国)-九州(中国)最大的本科二级学院,学院专业设置以满足信息产业发展为目标,共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物联网工程、电子商务、电子信息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8个本科专业,其中,通信工程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学校依托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通信工程建设北斗应用技术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贯彻“以学生为根、以育人为本、以教师为要、以责任为重”的办学理念,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积极推动军民融合项目,以“新工科”“新国标”为引领,深化专业建设,不断改革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学院先后与中兴通讯、神州数码、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广东粤嵌、大连东软、四维数邦、西安航光卫星测控技术有限公司、西安欧鹏等近40余家知名企业合作,积极开展定制班、“3+1”等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开展专业共建、认证实训、实习就业、师资培训等方面合作,践行全面育人,提升学生实践和社会能力,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师资队伍】
信息工程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专兼结合、年龄、职称及学历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师队伍,现有教师272人,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20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及以上职称128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
【人才培养质量】
高质量就业牵动高质量招生。毕业生主要就职于大、中型企业和政府机关。近三年,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平均超过93%。共有300余名应届毕业生考研达到国家录取线,上线率15.77%;共有140名毕业生考取西北工业大学、长安大学等高校硕士研究生。
【实验教学条件】
信息工程学院拥有“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和“电子与通信实验教学中心”2个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各类实验室30余间,总面积3000余平方米,共有设备2700余台套,总价值3000余万元,近年来,已建成“通信与导航实验教学中心”、“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实验教学中心”、“卫星导航实验室”和“卫星通信实验室”,与神州数码建立了“移动互联网开发实验室”,与学佳澳联合建立了面向Oracle的“数据智能分析与处理联合实验室”。在陕西省民办高校发展基金支持下还建设了“通信与信息技术+智能实验室”、“时空大数据实验中心”等一批高水平的实验室。可以支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商务、大数据、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等专业180余门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支撑了“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等各类学科竞赛。
【产教融合】
信息工程学院整合企业、行业、社会、政府等各方面资源优势,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了战略合作与联合培养,探索在专业共建、联合科研、课程实验、生产实习、企业实训、工程认证和创新创业等多方面开展联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产学研实践教学共同体。与西北工业大学软件学院建立了陕西省移动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明德理工学院分部,与陕西合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智慧军营联合创新实验中心。目前已经与奇安信、广东粤嵌、东软睿道、四维数邦、西安航光卫星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神州数码、亚信科技等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建立了近30余个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支撑学生的思考研究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教育教学成果】
信息工程学院教学理念先进,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显著。获列“电子信息类高素质应用型陕西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建成“电子与通信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1个;获“通信工程专业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称号。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3项;获“国家级精品课程”、“陕西省精品课程”各1项;获“陕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3项;3门课程被陕西省评为省一流课程。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7部;获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
【学生获奖情况】
学院广泛参与学科竞赛,取得了显著成果。近年来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荣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金奖2项,银奖1项,铜奖5项;取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二等奖1项,陕西省一等奖40余项;学院在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大唐杯”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5G技术大赛、全国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全国机器人竞标赛国际仿人机器人奥林匹克大赛、全国大学生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大赛、“经世IUV杯”全国大学生通信网络部署与优化设计大赛、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等学科赛事上获得国际奖34项,国家奖100余项,省级奖励200余项。学科竞赛具有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特点,在同类院校中处于先进行列。